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十三五”环境保护 让环境质量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更新日期:2016-03-11    浏览次数:0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也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方面。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就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

  围绕改善环境质量,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对建设美丽中国充满信心和期待。

  全力补齐生态环保短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处于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谋划好“十三五”环保工作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的共识。

  “环境质量改善是评判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尺,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环境质量。”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目前我们的环境质量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与人民群众期望差距较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应该说,这是对民生诉求的回应。”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张道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哪儿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多好啊!”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支书余梅代表说,江西有好山好水,如今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都对保护环境特别上心。

  全国人大代表张惠认为,城市要宜居,在生态空间上,应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合理利用土地、海域、岸线资源,最大限度避免过度开发,使市民充分享受“绿色指数”。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指出,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幸福协同共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生活质量的新增长点,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近些年,环保工作力度空前,进步有目共睹,但生态环境短板依然突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复杂。”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说。

  “吃过环境恶化的苦头,如今工厂和每一个工人都已自觉行动、保护生态。”新疆阜康冶炼厂计检站化验员热孜古丽·库拉洪代表说。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改善环境质量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只有紧紧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才能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下大力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环保系统代表委员的一致共识。

  正如潘碧灵所言,当前环保工作处于发展与保护双重压力及社会各方面不同诉求的矛盾焦点中,因此,必须针对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工作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核心,是上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破局的关键。“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保障,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增强老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信心。

  张全表示,对于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小河道整治、油烟废气扰民等,都要优先解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产品。同时,对于老百姓投诉的黑臭河道,发现一条整治一条,使更多市民感受到治水成果。

  河北省也将大气改善作为回应民生诉求的重要内容。陈国鹰代表说,“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将紧紧围绕大气环境质量“三年有好转,五年大改善”的目标,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作为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质量改善是根本目的,总量减排是重要手段,总量减排应服从服务于质量改善。潘碧灵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湖南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改善和优化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总量控制措施,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蒋平安委员说,要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天蓝水净的绿色家园里畅快呼吸。

  河北省石家庄市治霾任务艰巨。石家庄市长邢国辉代表表示,只有对能源消耗做到全面把控,对高消耗、重污染区域进行精准监控,治理才有针对性。过程监管必须严起来,处罚要敢碰“拦路虎”,敢啃“硬骨头”。

  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改善环境质量也要通过有效政策激励各方面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改善民生不只是政府给老百姓花钱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全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也是一个全社会利益的再调整,更是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各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说。

  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勇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社会上广泛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在采访中,一些代表认为,需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新体系,并采取多重措施,实现重污染天气“降频削峰”,显著降低灰霾对年均浓度的“拉升”和公众心理的“冲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以更加主动、开放、透明的姿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管理。

  同时,据陈蒙蒙介绍,江苏省将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创新环境宣教的组织形式,巩固老阵地,用活新媒体,进一步提高环境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活跃度和把控力,有序引导促共治。

  蒋平安认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不该管、管不好、可以让社会管理的事情交给社会去管理,创造出非政府主体参与的空间,为其成长壮大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穆为民说,政府要让权力和责任实时处在上级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技术层面讲,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来源:中国环境网


Copyright © 2020 山东绿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